①根據試驗目的,在隧道圍巖制定部位鉆錨桿孔??咨钤谡I疃鹊幕A上稍作調整,以便錨桿外露長度大些,保證千斤頂的安裝;或采用正??咨?將待測錨桿加長,從而為千斤頂安裝提供空間。
②按照正常的安裝工藝安裝待測錨桿,用砂漿將錨桿口部抹平,以便支放承壓墊板。
③根據錨桿的種類和試驗目的確定拉拔時間。
④在錨桿尾部加上墊板,套上中空千斤頂,將錨桿外端與千斤頂內缸固定在一起,并裝設位移測量設備與儀器。
⑤通過手動壓泵加壓,從油壓表讀取油壓,根據活塞面積換算錨桿承受的拉拔力,視需量從千分表讀取錨桿尾數的位移,繪制錨桿拉拔力位移曲線,供分析研究。
1.鉆孔
(1)鉆孔前,根據設計要求和土層條件,定出孔位,做出標記
(2)作業面場地要平坦、堅實、有排水溝,場地寬度大于4m
(3)鉆機就位后,應保持平穩,導桿或立軸與鉆桿傾角一致,并在同一軸線上。
(4)鉆進用的鉆具,可采用地質部門使用的普通巖芯鉆探的鉆頭和管材系列。鉆孔設備可根據土層條件選擇門錨桿鉆機或地質鉆機。
(5)根據土層條件可選擇巖芯鉆進,也可選擇無巖芯鉆進;為了配合跟管鉆進,應配備足夠數量的長度為0.5-1.0m的短套管。
(6)在鉆進過程中,應精心操作,精神集中,合理掌握鉆進參數,合理掌握鉆進速度,防止埋鉆、卡鉆等各種內事故。一旦發生孔內事故,應爭取一切時間盡快處理,并備齊必要的事故打撈工具。
(7)鉆孔完畢后,用清水把孔底沉渣沖洗干凈,直至孔口清水返出。
2.錨桿桿體的組裝與安放
(1)按設計要求制作錨桿,為使錨桿處于鉆孔中心,應在錨桿桿件上安設定中架或隔離架(粗鋼筋桿體沿軸線方向每隔1~2.0m設置一個定中架,鋼絞線或鋼絲束每隔1~1.5m設置一個隔離架)。
(2)錨桿鋼筋或鋼絲平直、順直、除油除繡。桿體自由段應用塑料布或塑料管包扎,與錨固體連接處用鉛絲綁扎。
(3)安放錨桿桿體時,應防止桿體扭曲、壓彎,注漿管宜隨錨桿同放入孔內,管端距孔底為50-100mm,桿體放入角度與鉆孔傾角保持一致,安好后使桿體始終處于鉆孔中心。
(4)若發現孔壁坍塌,應重新透孔、清孔,直至能順利送入錨桿為3.注漿
(1)注漿材料應根據設計要求確定,一般宜選用水泥:砂=1:1~1:2,水灰比的水泥砂漿或水灰比的純水泥漿,必要時可加入一定量的外加劑或摻合料。
(2)漿液應攪拌均勻,過篩,隨攪隨用,漿液應在初凝前用完,注漿管路應經常保持暢通。
(3)常壓注漿采用砂漿泵將漿液經壓漿管輸送至孔底,再由孔底返出孔口,待孔口溢出漿液或排氣管停止排氣時,可停止注漿。
(4)漿液硬化后不能充滿錨固體時,應進行補漿,注漿量不得小于計算量,其充盈系數為。
(5)注漿時,宜邊灌注邊拔出注漿管。但應注意管口應始終處于漿面以下,注漿時應隨時活動注漿管,待漿液溢出孔口時全部拔出
(6)拔出套管,拔管時應注意鋼筋有無被帶出的情況,否則應再壓進去直至不帶出為止,再繼續拔管。
(7)注漿完畢應將外露的鋼筋清洗干凈,并保護好。
4.張拉與鎖定
(1)按設計和工藝要求安裝好腰梁,并保證各段平直,腰梁與擋墻之間的空隙要緊貼密實,并安裝好支承平臺
(2)錨桿張拉前至少先施加一級荷載(即1/10的錨拉力),使各部緊固伏貼和桿體完全平直,保證張拉數據準確。
(3)錨固體與臺座砼強度均大于15MPa時(或注漿后至少有7天的養護時間),方可進行張拉。
(4)錨桿張拉至設計軸向拉力值時Nt,土質為砂土時保持10min,為黏性土時保持15min,然后卸荷至鎖定荷載進行鎖定作業。錨桿張拉荷載分級觀測時間遵守下表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