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坑邊坡土層或巖層中通過鉆孔置入高強度的鋼質或分子合成材質的桿狀或線狀結構。其一端錨固于穩定土層或巖體中,另一端通過錨具固定在坡面或鉆孔孔口壁面處的圍護結構上,將圍護結構所承受的側向荷載,錨桿廠家通過錨桿的拉結作用傳遞到周圍的穩定地層中去,稱為錨桿支護結構,該結構是一種主動型支護結構。
錨桿的工作原理
錨桿在深基坑圍護結構系統中的作用如同內支撐。只不過通常情況下內支撐是壓彎構件,而錨桿是受拉構件;錨桿通過其錨固力、拉力和錨固體的整體穩定參與支護系統的工作。
同時錨桿的預張拉給坑壁內部穩定土層與壁面間可能失穩的土體施加了預應力,使土體的壓應力增加,一是增加或保持了土層的抗剪強度指標c和φ,或者使土層不至于過分松動而使其抗剪強度指標降低;二是可能失穩區內土層壓力增加,增大了土層內潛在滑面的法向應力,從而提高了其抗剪強度。
土層樹脂錨桿是從巖石錨桿(50年代前提出)于1958年引入到土體工程中的。60年代為集累資料和研究與應用階段;70年代該技術基本成熟;80年代以后不斷擴大應用范圍和領域,理論及技術進一步成熟。
我國于70年代,礦山工程首先引用并推廣使用,80年代廣泛應用于隧道工程中,90年代廣泛應用于深基坑支護及滑坡地質災害防治工程中。
目前土層錨桿及巖體錨桿是土木工程中使用Z廣泛的支護結構和錨固結構。
錨桿支護的特點:
(1)進行錨桿施工作業空間不大,適用于各種地形和場地;
(2)由錨桿代替內支撐,可降低造價,改善施工條件;
(3)錨桿的設計拉力可通過抗拔試驗確定,因此可保證足夠的安全度;
(4)可對錨桿施加預拉力控制支護結構的側向位移。
礦用錨桿支護結構包括圍護結構、腰梁和錨桿三個主要部分。圍護結構可以是鋼板樁、地下連續墻、排樁等各種擋土結構。當維護結構為非連續體時,在錨撐點標高處應加設腰梁,使之形成整體共同受力。
基坑圍護使用的錨桿大多是土層錨桿?;又車翆右灾鲃踊瑒用鏋榻缈煞譃榉€定區與不穩定區。每根錨桿位于穩定區部分的為錨固段,位于不穩定區部分為自由段。從力的傳遞機理來看,錨桿由錨桿頭部、拉桿及錨固體三個基本部分組成。
錨桿頭部——承受來自支護結構的力并傳遞給拉桿;
拉桿——將來自錨桿頭部的拉力傳遞給錨固體;
錨固體——將來自拉桿的力傳到穩定土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