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桿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它是一種消耗品,外觀并不出眾,很多人不會深入關心它的相關概念和特點,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態度。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這些基礎的工具,談何完成宏偉的大工程?
作為深入地層的受拉構件,錨桿一端與工程構筑物連接,另一端深入地層中,整根錨桿分為自由段和錨固段。
自由段是指將錨桿頭處的拉力傳至錨固體的區域,其功能是對錨桿施加預應力;錨固段是指水泥漿體將預應力筋與土層粘結的區域,其功能是將錨固體與土層的粘結摩擦作用增大,增加錨固體的承壓作用,將自由段的拉力傳至土體深處。
組成錨桿的必備因素:
1、一個抗拉強度高于巖土體的桿體
2、桿體一端可以和巖土體緊密接觸形成摩擦(或粘結)阻力
3、桿體位于巖土體外部的另一端能夠形成對巖土體的徑向阻力
作用解析
錨桿是巖土體加固的桿件體系結構。
通過桿體的縱向拉力作用,克服巖土體抗拉能力遠遠低于抗壓能力的缺點。
從表面效果上來看,限制了巖土體脫離原體。
宏觀層面上看,增加了巖土體的粘聚性。
從力學觀點上分析,主要是提高了圍巖體的粘聚力和內摩擦角。
其實質上錨桿位于巖土體內與巖土體形成一個新的復合體。這個復合體中的錨桿是解決圍巖體的抗拉能力低的關鍵。從而使得巖土體自身的承載能力大大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