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完善礦用錨桿支護理論和技合我國由地質調查--初始設計--工程監測--修改設計的設計方法,從而提高煤巷錨桿支護設計方法的科學性、實用性。
發展掘錨新機具就目前的施工工藝而言,影響快速掘進的主要因素有兩方面:一是掘進機割煤速度;二是錨桿機打眼及安裝速度。當前煤巷快速掘進的施工方法為:掘進機割煤--橋式膠帶轉載機和固定皮帶機運煤--敲幫問頂--頂錨桿機打頂眼并安裝、幫錨桿機打幫眼并安裝,實現一次成巷,及時支護。這種方法的主要矛盾是掘進工作面的開機率較低,一般在30%以下,支護時間過長,跟不上機掘速度,影響單進水平的提高。因此發展掘錨聯合機組,實現“掘支錨一體化”平行作業,將是術錨桿支護有諸多種理論,但這些理論與實際應用技術的發展適應性較差。
所以有必要在進一步深入研究巷道圍巖礦壓顯現規律的基礎上,探索礦用錨桿支護理論。完善煤巷錨桿支護理論,提高煤巷錨桿形式和參數選擇的科學性、實用性是促進采準巷道錨桿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為此,我們要學習先進國家的煤巷錨桿支護的工程監控設計方法,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的錨桿支護理論和設計方法,結合我國具體情況,建立適加快煤巷錨桿支護單進速度的必要手段。它將是我國煤巷快速掘進的又一發展方向。